而在2023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制造端产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光伏电池产量约404GW,光伏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
向高效率迈进,成为领跑者。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光伏制造端产值超过1.3万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的产量均已超过上年全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88.3%、74.3%和33%。
乐山协鑫科技总经理王永亮说。眼下,协鑫集团正加速推进大规格钙钛矿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2002年,我国启动送电到乡工程,通过建设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等,解决了700多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李振国说,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在丝网印刷环节,银浆会通过印刷网版附着在电池片上,再烘干烧结。
从2010年开始研发颗粒硅到2019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协鑫集团先后投入了30多亿元。BIPV让光伏真正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安装时不需留出通道,意味着同样屋顶面积可以安装更大容量组件,发电量提高约15%。打造七彩云南系列劳务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
全力抗大旱防大汛,安全处置33起森林火灾,有效应对17轮强降雨。(三)对外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做好碳汇资源调查评估、核算和产品开发。各级政府的一切职责是抓落实、一切任务是抓落实、一切要求是抓落实。
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制定实施高质量做好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3万户以上。特别是,能源电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靠房地产和综合交通建设支撑经济增长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依靠高负债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新旧动能需要加快转换。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不断丰富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云南实践,加快推进润土培根工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完善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推进重点产业投资基金落地实施,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115个以上,加强要素保障,形成签约、落地、纳规、入统全闭环管理,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保持行业领先。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5%、总量突破3000户,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户。新增两院院士3名。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四)准确把握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重要要求,推动发展和安全相得益彰。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退役军人等工作。
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粮经作物协同发展,持续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建设智慧农业人工智能试验示范区,申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
373个小区、19.67万户实现交房即交证。新打造100个绿美乡镇、200个绿美村庄、50个绿美河湖。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坚持全省招商引资一盘棋,深入推进务实招商三年行动,加快全球华商聚云南活动、民企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大会、滇商大会等成果转化,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实施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以市场为信号、以需定建,贯彻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加强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持续增加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
加快推进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河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建成开园。持续推进五城共建,分类建设一批特色强县,加大改革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因地制宜补齐产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短板。
提升彩云汇科创品牌影响力,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打响腾冲科学家论坛科技达沃斯品牌。进一步做好参事文史、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港澳台侨、搬迁安置、档案、科普、测绘、地震、气象、慈善、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和职工普惠服务行动计划。
产业层次和外向度偏低,创新支撑与发展需求不匹配。新增绿化面积8万亩以上,完成营造林260万亩、种草改良25万亩。
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2%、10.9%。(五)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超3500户。围绕四链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二、2024年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推进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深入打造心联通云南行边民大联欢跨国春晚等特色品牌。
加快大瑞铁路、渝昆高铁、昆明西客站、文蒙铁路、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和6个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鼓舞人民,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十大工程,一体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准确把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重要要求,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增长。净增企业20万户、四上企业3000户、规上工业企业400户。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依法治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九湖水质总体向优向好。
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产业链,产值达到1300亿元。
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重点工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将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46%左右。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